beached-pianos-01.jpg
歡迎參觀Justin的 黑味爵士-鋼琴影音學習網   黑味爵士FB粉絲頁  

 

Justin最近除了幫自己買琴,也幫學生、朋友買琴,順便用自己的慘痛經驗幫忙分析。最後我為了Live演出,慎重地買下了Roland Juno Stage

雖然之前就知道Korg M50和Juno Di很好賣,幾乎成了樂器行衝業績的基本款,不外乎就是它們的價格低、音色不差外,還很適合外場的Live演出。

然而,無論市銷量再好、媒體或廣告再灴,我都不為所動,因為買琴是絕對「個人化」的需求。因此,雖然Juno Stage比Juno Di貴不少,但考量到自己需求與Juno Stage的契合度,還是給它敗下去了,晚點再來發開箱文和介紹文。不過,在此先分享一下自己對買「電子樂器」的唯一信念:

 
「用得到的功能它全都有,用不到的功能它最好也不要附」

 原因如下:

1. 插電類樂器本身是消耗品,千萬不要有用錢砸一台好琴可擋一輩子的想法,買琴時要預留琴壞掉的空間

電子產品遲早會壞掉、氧化。跟大家說個故事,Justin在大學時代,社團裡來了一台要價17萬左右的名牌電鋼琴(長得像下圖這種)

PianoTechnics.jpg Technics SX PX224 picture by serendipity_rai

 

相當貴「重」,但只因幾個白鍵掛點彈不起來,在維修、運送(社辦在4樓)都很傷本的情況下,大家寧願去彈很鳥的主控鍵盤。然而,不知那個天才發現,它當書架、燈架、食物平台等時,使用高度「督督好」。因此它就從「大型樂器」成功轉型為「大型家具」。而近一次回社團,類似的家具越來越多了,開始擔心起它會不會那一天淪為「大型垃圾」...

 

http://www.governmentauctions.org/uploaded_images/piano-742629.jpg


由於電子樂器不是自然發聲,因此就算從不壞掉(機率很低),也會有追求不完的音色、觸鍵、功能。因此,以投資的角度,多花2萬元,冒著複雜功能帶來高故障率的風險,買一堆自己「可能」5~10年後才用得到的功能。那還不如把這2萬存下來,10年後連本帶利買一台時下最新的琴,保固從頭算起,何樂而不為!

 

2. 沒有絕對的好琴,一切只在個人「需求」、「能力」、「習慣」

很多人買琴都想從最多人買過的下手。然而,卻常發生一個想練鋼琴的人,買到編曲能力強、音色豐富的合成器。而想編曲的人,也因為朋友推薦琴的觸鍵優良,買了一台沒有Pitch Bend的電鋼琴。想玩樂團的人卻買到含有一堆控制碼旋鈕,但音色很鳥又没有記憶模組的主控鍵盤。即使這種慘劇天天都在發生,但買新琴的時候,仍然又是跟隨某個強者買一樣的琴。

需求之外,還要考量使用能力,花錢買複雜的琴不難,但困難的是你是否有「能力」徹底地弄懂它、閱讀原文說明書,或「習慣」它的介面。如果没有這些能力或資源使用,買了後大概也是當主控鍵盤使用吧!

3. 琴很重要,但「技巧」與「彈奏不同的琴」更重要。買琴的目標就是為了提昇技巧

Justin的房間裡有過各種樂器,提琴、鼓、吉他(N把)、鍵盤、胡琴、編曲設備。因此,以前只允許自己擁有一台61鍵的Yamaha PSR-530。即使如此,Justin也照樣展開職業演奏的生涯。上班時彈平台鋼琴、教會裡彈電鋼琴、編曲彈伴奏琴,對鍵盤「軟硬通吃」實在是無奈下的結果。但當我聽到很多大師都建議練琴要練到不挑琴,再鳥的鍵盤都可出神入化時,我終於釋懷了。一直到現在技巧逐漸純熟,輕鍵盤變成我追求高速solo的利器,而重鍵盤則是我音樂情感的出口。因此...

挑琴演奏是「講究」,不挑琴演奏是「實力」。但沒有實力,又那來的講究?

所以如果不幸對買到的琴有點失望,還是可以用「正面」的態度接納它,與其花時間後悔、或擔心二手價出售賠太多,不如專心累積實力,擇日再換琴就得了。

大家在買琴時,只要能清楚自己的能力與需求,心態上也能接受不同觸鍵的挑戰(當然琴的CP值要高,總不能鳥鍵盤,没什麼功能又很燒錢),就不會產生買錯琴的困擾了。


最後,下面這段影片獻給所有「懷疑自己琴鍵太爛」的朋友。讓我們看一下這位老兄如何用一萬多台幣的主控鍵盤來玩音樂!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lackflavou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